小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 > 大明小皇帝 > 第140章 回答

第140章 回答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天过去了,二天过去了,今天是第三日,到了约定水攻的日子。

朱常洛身站着叶赫和孙承宗,身后跟着的是以李如松、麻贵为首的几大总兵个个顶盔贯甲,精气神十足。

站在围绕宁夏城修筑的环城大堤上,李如松敏感的从朱常洛的脸上发现了一丝犹豫。

看来这个小王爷并不象表面看来那么铁石一块,宁夏城内三十余万的人命毕竟不是开玩笑的。

不只李如松一个,小王爷的犹豫被在场很多人看在了眼里。

今日天晴无雪,湛蓝碧空,万里无云。

空中一只雪雕长声尖唳两翼并飞,带起一片风雷之声,瞬息万里层云,渺无踪迹。

朱常洛淡淡收回目光,一直关注着他的李如松忽然觉得一阵眼花。

刚刚那个还有一丝犹豫不决的小王爷如同换了个人一样,一对眼眸又变得如同刀锋出鞘一样的锐利。

“三天过去了,哱拜那边有没有消息?”

孙承宗踏上一步:“回王爷,悄无声息,只是看城头巡守兵丁好象多了一倍。”

朱常洛呵呵一笑:“既然如此,那就放水吧!”

军兵早就挖通了高处的水源,只留一处薄薄堤坝挡着。

随着一声惊雷般的炸响过后,滔滔大水沿着挖好的沟渠万马奔腾扑向宁夏镇。

城上城下万千军民,一齐瞩目这惊心动魄壮观一刻,眼见水花拍击蒸腾如雪,耳闻水声轰鸣响雷炸开。

漫天大水云翻墨,捲地狂风浪衮山……

所有人情不自禁的吞了一下口水,自然天威,如厮威力,岂是人力能敌。

哱拜一身戎装在亲兵护卫下,静静看着这一幕。脸色平静似乎早有准备,并不见一丝慌乱,这样表现让城上诸多军民定心了不少。

在他身旁一直阴沉着脸的刘东旸却发现,哱拜神色平静的同时,期间更是几度举袖掩口。

每举起一次袖子,那位当初不可一世、自封哱王的脸色似乎就白了那么一分……

十三天后,宁夏城外水深已达**尺,一阵风吹来,水面生出粼粼波浪。

天空白雪依旧飘洒,这天水一色,雪落无痕,竟然有一种出奇的诡异和谐感。

自从放水之后,城外城内敌对双方似乎进了一阵短暂的平衡当中。

明军大营中朱常洛没有闲着,一连下了几道命令。

第一道命令送信给北路平虏大营,要萧如熏加紧防备,若有蒙古兵来袭只须坚守不求大胜,若是蒙兵绕道从东南方向的沙湃口杀奔而来,则不必管他,任他来去。

第二道命令麻贵连夜组织人建一百艘冲锋舟,不求精细,只求坚固,务必要在十五日内建好。

第三道命令交给李如樟和游击将军龚子敬,让他们带兵五千安置在沙湃口设伏准备。若是发现有敌军突袭,能打便打,不能打则退,能拖住就好。

第四道命令交给总兵董一元,让他带兵三千人深入北地草原,至于去干什么,这点没和任何人说。不过看董一元得令之后那一脸开花的表情,就足以让那几个闲得手痒的总兵们恨到牙痒。

最后一道命令是给李如松为首的全体将士的,没什么具体指示,只有全神贯注,全力一战八个字。

且不说朱常洛有条不紊安排诸事,与之对应的是宁夏城已经乱成了一团。

一连十几日大水倒灌,真如水漫江山一般,城外放眼一片汪洋,而城内更是早就乱成了一团。水不断顺着各处缝隙涌入城中,短短十几日,城内低洼处已尽被水淹。

一直让哱家军倚为凭仗的坚固城墙在水的浸泡下已经开始松动,多处地方出现了管涌现象。管涌最是可怕,初时可能只是针大小的一眼,可是一会就会发现,那个针大小的眼已变成了碗口大,而后继续加大,直到最后这一面墙轰然倒蹋。

已经一连十几日不曾好好休息的哱承恩,红着眼提着刀四处指挥军民添堵管涌。可惜堵了东墙堵不了西墙,四面城墙中北墙最为严重,时到如今,不管哱承恩愿不愿意承认,这个宁夏城是真的已经快坚持不下去了。

城内百姓更是苦不堪言,水位越来越高,不得已只能搬到屋顶或是高处居住,在这天寒地冻之时,无衣少食,如何能够受得。于是这几天城内已经发生好几次军民械斗之事,百姓们的要求很简单:传单告示上说朝廷已经赦免了哱拜一族的叛逆死罪,即然如此,为何还要赔上一城军民性命。

如同朱常洛当时料想的那样,一旦激起宁夏城内三十万军民的愤怒,哱拜区区三万人马直接就是渣。

果然接连几次镇压之后,冲突非但没有减少,而且有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趋势。

此刻的宁夏城就象一只巨大的火药桶,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

而一旦炸了,足以使任何人粉身碎骨。

哱承恩瞪着一对通红的眼睛,大踏步闯进巡抚府。

昏黄的灯光下,哱拜的脸苍白蜡黄,从放水那日城墙上他便开始咯血,这几日越发严重。

“阿玛,这样下去可不行了。”哱承恩的话音里透着一片焦躁。

其实不用他说,就从他带来的一身血气,哱拜也能想到此刻城内正在发生了些什么。

缓缓站起来的哱拜叹了口气,将早就准备的一纸谕令交给哱承恩。

“发我的谕令,悬挂四门。就说睿王为了独揽军功,一心置我们于死地,不是我哱拜不降,而是朝廷已经发下招安铁券,可是睿王却私扣不发;且睿王已经放出话来,城破之日阖城百姓鸡犬不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