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 > 大宋新梦 > 第九十九章 喜获红薯

第九十九章 喜获红薯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茅先生好像熟知此物,便说说它的好处,也让我长点见识吧!”

茅庚对红薯当然是熟知得很,后世六十年代初就是靠红薯度过一段粮食危机的,自己没少干过插红薯秧、收红薯的农活,吃过的红薯制品更是多了去了,当然一切还得推到师尊头上,便如数家珍地介绍道:

“师尊曾经说过,这红薯产量奇高,一亩地一季可收一两千斤红薯,大宋如今的地盘,一年皆可种两季红薯,亩产三四千斤并非难事。至于福建、广东、台湾这些气候偏热之地,一年四季皆能栽种红薯,像台湾这里,一年下来,亩产七八千斤红薯当不是难事。还有一个好处,红薯不择地,耐贫瘠,耐干旱,可以说随处可以栽种,如此好的粮食作物,今日得之,实为大宋之幸。”

郑识一听,一时不敢相信,便问道:

“竟有如此神奇么!末将听说,一亩水稻最多也只能收两三百斤水稻,福建与广东这边水稻一年两熟,也顶多是五百斤水稻。要是这红薯能当粮食,那绝对堪称是一大功业,是国公造福大宋的一件奇功。”

郑识这话,将所有功劳归功于赵抦,赵抦心中也开始热切起来,顿时一改之前的漫不经心,郑重其事地问道:

“茅先生,此事当真?”

转而又道:

“就算是打些折扣,一亩能收一千斤以上的红薯,能充饥荒之粮,也很不错了。”

赵抦深知皇祖父爱民,对农事十分看重,此次要是能够献上一种高产的粮食作物,皇祖父自然会龙颜大悦。皇祖父龙颜大悦还是小事,真要是能像茅庚所说,大宋或许真会从此少了饥馑,百姓从此不虞饥饿至死,无论如何,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赵抦觉得,要真是这样,这一次取台湾,不仅相当的实惠,而且附加值也出人意料的高。

茅庚心说,后世的优良品种一季的亩产就过万斤,也不知如今这红薯品种产量究竟有多高,过千斤当是毫无问题,当下信心满满地建议道:

“国公,此事多说无益,不如就在澎湖找一处地方试种,便知真假。”

韩侂胄好奇地看了看茅庚,笑道:

“可我们谁也不会种红薯,难道要请那些野蛮人来教吗?”

茅庚呵呵一笑,道:

“韩大人勿要担心,师尊曾经说过如何种植红薯,小可试试,也许不会有差。”

当然不会有差了。插红薯谁不会!干别的农活也许差点,唯独插红薯,后世七十年代的学生在勤工俭学的时候都干过插红薯的活儿,到大宋来种红薯,多了不说,实现亩产一千斤,还是相当有把握的。

(美洲的红薯如何传入台湾,学者的研究分为两派。一派是大航海时代由欧洲人带到菲律宾,再由菲律宾传入大明,大明的汉人再将红薯传入台湾。另一派则主张由原住民传入台湾。台湾现有14个原住民民族的传统食品多数皆是小米、红薯和芋头,原住民靠自己努力将红薯传入台湾应有一定可信度,近年有学者利用考古人类学方面的发现,进一步论证了红薯很可能是由原住民传入台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