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 > 带着神龙回娘家 > 第二百四十八章 董仲舒石像

第二百四十八章 董仲舒石像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个老者伸着大拇指说:“少说也得百十两银子。”

亓晓婷:“这样吧,那边的事情也很紧急,我先撂下二百两银子做抵押,三天内,如果我们修不好,或者回不来了,你们就用这银子请工匠修。怎么样?”

老者与身边的人嘀咕了嘀咕,说道:“也行。如果三天内你们修好了,我们就把这银子再还给你。不过,一定要照原样修,改了模样,我们就把银子扣下。”

亓晓婷:“可以。”

亓晓婷到背人处闪进空间,一边往箱子里装银子,一边简单地对龙一说了外面的情况。

“这样很好。”龙一赞叹道:“老百姓不了解我们,有怀疑很正常。银子起个宽心的作用。你们把碎块儿扫进来,我和娇娜一起粘合,不出一天就能完成。”

亓晓婷:“娇娜的眼睛?”

龙一:“好多了。这孩子不愿意与民众打交道,你们又没有多大的打斗,她乐得在自己的宫殿里享受。”

亓晓婷看在在修牛骨桥时娇娜带病卖力气的份上,也就没说什么,提着二百两银子闪出空间。

有了白花花的银子,“肇事”者即便不回来,无影庙也能修起来。人们也就没再说什么。

亓晓婷一行告别王钧村的人们,急忙向后旧县董仲舒庙奔去。

董仲舒出生与公元前179年,棘津州广川镇大董故庄人。西汉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棘津州从古到今,官位最高,对历史影响最大的一个。

他的《天人三策》《春秋繁露》,以儒家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黄老”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建立起一个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

董仲舒的儒家思想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为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汉武帝元光元年,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

此后,在家著书,教学,朝廷每逢大事,都会让使者及廷尉到他家,征询他的意见,足见他仍然受到汉武帝的高度重视。

……………………………………

“董仲舒老家是清凉江东支流东岸的东故庄,为什么把庙建在了东支流西岸的后旧县村后?”

亓晓婷边走便问身边的飞毛腿。

飞毛腿边走边说:“你问的好,关于建董仲舒庙和董仲舒石像,咱棘津州还有一段传说呢!”

亓晓婷闻听来了兴趣:“什么传说,你快给大家说说。”

飞毛腿:“这事说来话长,我简单地给你说说。”

于是,飞毛腿讲了下面的故事:

董仲舒的晚年,主要是在老家著书、教学。他亲自教授学生一千多人。老百姓拿他与孔子比,说孔子是“大圣人”,董仲舒是“董二圣”,又随了孔子称“董子爷”。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小时曾当过和尚。当了皇帝以后,把和尚捧上了天,号召各地大力建庙修寺。

董仲舒家乡的老百姓心想:人家没神的请神,没圣人的造圣人,修庙塑像来供奉。我们这里真真实实地出过一个“董二圣”,何不也修座庙塑个像来弘扬祖先的功德!

于是,众乡亲们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齐心协力不辞劳苦千里迢迢从山西运来一方六、七吨重的大石头。

当这大石头运到现在的后旧县村西时,怎么也运不动了。垫在石头下面的滚木不滚了,檩条粗的撬杠撬折了,胳膊粗的大绳拉断了,那石头仍纹丝不动。

正在大伙儿急得抓耳挠腮的时候,先时还是晴空万里的天空,忽然狂风骤起,乌云翻滚,“哗哗”地下起大雨来

后旧县和董故庄,两村隔江相望,互通有无。董故庄出了个“二圣”,后旧县村常以此来激励儿孙们好好学习,盼望村中也能出个“三圣”、“四圣”的。后来,还真出过几个出人头地的人。

村民们敬仰董仲舒,早就有在此给董仲舒建庙的念头。只是董仲舒的老家是董故庄,碍于村邻的脸面,不好太逞强了。

这次为董仲舒建庙塑像,后旧县村出的钱和劳力最多。今见大石头运到这里不动了,又见老天爷忽然下起雨来,村里一个有名望的老者就对众人说:

“董子爷生前所推崇的神学体系的中心就是‘天人感应’。上天为了指导地上人的行动,就用晴天、阴天、刮风、下雨、灾异来分别表示希望和谴责。

“这大石头,运了千里之遥也没运不动过。还有六、七里就到家了,忽然纹丝不动了,这是天意之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