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吴隐言道,他们流沙国最近一段时间,天灾**不断,不少国人也莫名失踪。对此,流沙国君在警醒自身之余,只好开启长久不曾使用的祈福神坛,然后依照古老的记载,向上天祷告。
不料无数次祷告毫无结果。及至流沙国那名加入佛门的圣者回归,说是在华夏国中,包括流沙国的边界处,时有魔踪怪影出现,国内的种种灾象,极有可能与此有关。
最后一次祷告,依旧无果而终。流沙国君一怒之下,逆推神坛,哪知恰好与同样是仙国之一的净乐国通天台发生了奇妙的感应。于是,便有了吴隐三人的净乐之行。
他们来此的目的,除了联络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看看同为仙国的净乐国,此时是否与流沙国一样灾难频仍。结果一见之下,净乐国安然无恙,并没有什么异常现象发生。
次日,吴隐三人告辞,说是还有联络其他仙国的重任。君北挽留不住,只好派那名老宫卫,亲自送三人出国,且订好了随时联络、友好往来等约定。
略略休息了一阵子,君北便往崇文阁而去。尽管对于吴隐所言和自己心中的猜测,有了九成以上的肯定,但他还想作最后的一次证实。
崇文阁,在净乐王宫东面,高有两层,颇有气派,与王宫西北的通天神台隔宫相对。
王宫之内,无需侍卫随同,君北一人来到了崇文阁。冲着行礼的宫卫点了点头,君北抬步进入,然后直接往第二层而上。
阁中藏书不多,而且大多是以骨片或竹片穿成的简书;余者则是以布帛绸缎为底,上面或绣或涂上字迹而成。
来到北墙的一张木架前,君北伸手,从最上面一层架子上拿下一卷简书,吹去上面的灰尘,这才小心翼翼地打开。简书的竹片泛黄,串在其中的绳带也有松散的迹象,显是放置了多年。
古老的文字,深深地刻在片片竹简上,按其发音组成的语言,正是君北那日与流沙国君沟通时所用的古老语言,由净乐王族一脉相传。
“吾国先祖,发源于华夏之东,名为微伯,并称霸于殷商时期。”字迹如水流淌,缓缓流在君北的眼里心间。
“对吾国先祖之崛起,商王如坐针毡,及至商王廪辛时,吾国终败其手。然先祖率领部族,奋力反击,并力助西周亡商……不料周主与商王一般,忌惮吾国强盛,无端征伐吾国。无奈之下,吾族辗转迁移,最终远迁于郧,并改国名为麇……”
看到这里,君北双目一凝,喃喃道:“麇?君?原来,我净乐王族的姓氏,正是取其谐音,易‘麇’为‘君’了。”低下了头,君北又继续看了下去。
“楚穆王十年,楚将成大心于防渚伏击吾军,吾军败退,而后楚将潘崇连夺数城,兵锋直指吾国都城……五年后,即楚庄王三年,吾国率百濮部族计划反攻楚国,不料中其奸计,又被其盟国——秦、巴二国围堵……”
君北尚是第一次如此认真仔细地看着这份简书上的记载,只觉这短短数语,字里行间,无不显示出当时那种惊心动魄又惨烈残酷的战争。
“吾**民,十不存一,被困于都城锡穴山中,达数月之久。眼看兵尽粮绝,人民相食,吾国之亡只在旦夕之间……”
君北心头砰砰乱跳,明知麇国犹存一枝至今,还是惊出了一身冷汗。
“是夜,风雨交加,天地晦暗,吾**民齐跪于锡穴山巅,泣血叩拜上苍……或因上苍有感,天降神雷,天门大开,有九色仙光自天门涌出,顷刻连山笼罩……”
“风雨过后,云开雾散,明月当空,有一仙者踏月色而来,赐与耕具粮种及布匹用器等一应之物,作为立国之本;通天神台,正是仙者亲手所铸。后,我王族以神台矗立之地为根,带领族人开荒耕作,自力更生,且遵从仙者之意,易国名为‘净乐’……”
缓缓合上简书,君北轻轻将其放回原处,然后折而向东,在东墙的一个木架上,又取下了一卷黄绸,正是先王遗诏。
打开后,前面的数行嘱咐告诫之言,君北一目而过,然后将目光停在末尾处的一行字迹上。
只见上面以朱笔写道:“我净乐国之延续,全凭上苍之恩。后辈子孙,当常怀敬天畏命之心,仁爱宽宏之德,若我净乐有无妄之灾祸,可往通天神台叩拜祷告,定能及时化解。切记!切记!”
君北长长地吁了口气。此时,他终于肯定了下来,再无半点疑惑。却不知怎地,心中竟还有种恍恍惚惚又怅然若失之感,站在那里发起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