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 > 黑白往事 > 第十七章 一分钟

第十七章 一分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2006年6月20日,意大利国家队乘坐专机奔赴德国萨克森州首府汉诺威郡,他们将在这里迎来2006德国世界杯的首场小组赛。

本次世界杯意大利被分在e组,他们的对手是当时世界排名第八的捷克,中北美洲预选赛冠军美国以及非洲劲旅加纳队。

此时的意大利国家队世界排名已经跌倒了第12名,加上国内正处于“电话门”事件的风暴漩涡之中,所以外界几乎没有任何人看好他们,就连外围盘口给他们开出的夺冠赔率也远远落后于巴西、阿根廷、德国等热门球队,甚至还不如他们小组赛的对手捷克。

但是就在世人不信任的眼光和国内纷乱滋扰的氛围之中,意大利开始了他们这届世界杯的神奇之旅。

不可否认,虽然里皮对四年后的国家队充满了忧患意识,但是本届意大利国家队却是老中青三代搭配最完美的一届国家队,27岁的皮尔洛,26岁的加图索,23岁的德罗西,29岁的格罗索,同样29岁的赞布罗塔和托尼……这支国家队中绝大多数的球员都正处于他们的当打之年,而这支赛前并不被人们看好的球队其实也正处于他们的巅峰时期。

在老奸巨猾的“银狐”里皮的率领下,这支意大利队一出场就颠覆了世人的印象,他们在小组赛中大打攻势足球,两个2:0摆平了非洲劲旅加纳和世界排名还在他们之上的捷克,又1:1与美国握手言和,牢牢的将小组第一的身份攥到了手中。

而在八分之一决赛中,意大利人同样在逆势之下顽强的守住了大门,直到加时第93分钟,“伟大的意大利左后卫”格罗索站了出来!他用一记禁区内美妙无比的摔倒为意大利争取到了一个点球,托蒂一蹴而就,意大利昂首踏进了世界杯八强。

或许格罗索根本不会想到,他的进球让远在中国的一位热血激昂的足球评论员因此丢掉了工作。

我想大家都会记得起这个晚上健翔哥澎湃激昂的解说,就我个人所知,这应该是国内足球评论员最火爆的一次评球了,当然,我指的是天朝电视台。

而到了四分之一决赛,意大利遇到了他们本届小组赛最轻松的一个对手,东欧劲旅乌克兰。

皮尔洛、加图索和舍甫琴科等几位米兰队友的“喜相逢”在这场比赛中并没有成为主基调,因为“电话门”的影响,乌克兰核弹头刚刚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决心离开使他功成名就的米兰,奔赴他老乡阿布经理火热的怀抱。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怀着被背叛的怨恨,这场比赛中皮尔洛和加图索分外卖力,虽然另一名米兰领袖内斯塔在第三场小组赛就因伤退出了国家队,但是皮尔洛和加图索一攻一守,以3:0的比分轻松的把乌克兰人送回了冰天雪地的老家。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比赛笛卡尔第一次在世界杯赛场上获得了上场的机会。

不过里皮先生换上笛卡尔的时间实在比赛的第91分钟,这次换人很明显就是为了拖延时间。

不过笛卡尔并没有因此见怀,里皮先生已经对他说的很清楚了,带他来世界杯,只是为了让他感受一下世界大赛的氛围,他的未来应该在2010年。

即使只获得了一分钟的上场时间,笛卡尔仍然没有放弃努力,他在场上不停的追逐这皮球奔跑,就像一只兴奋的麋鹿追逐着蝴蝶在不断跳跃,尽管当裁判员吹响比赛结束的哨声时,他甚至没能触碰到一次皮球,但他还是觉得难抑心头的激动。

要知道,17岁的罗纳尔多在94年世界杯上甚至连一分钟的上场时间都没拿到呢。

尽管媒体们在赛后为笛卡尔报了屈,认为里皮既然把他带到了世界杯赛场,却又只给他这么短的出场时间,分明就是对他的戏弄,笛卡尔心里却很明白,他所收获的,绝对不是那些记者口中的那么少。

光是能够和皮尔洛、托蒂这样的世界级巨星们一起训练,就已经让他所得所获大大的超出预期了。

能不能出场其实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能够从这些世界级的队友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让自己更快的成长起来,等到2010年的时候,就是笛卡尔的舞台了。

而意大利的神奇之旅还在继续,他们在半决赛中遇到了同样华丽转型的德国队,在“金色轰炸机”克林斯曼的带领下,这支德国队突然从一支大开大合、球风坚韧的霸王枪变成了一柄技术细腻、赏心悦目的长生剑,他们在八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决赛中分别干掉了伊布的瑞典队和夺冠大热门阿根廷,展示出了德国足球新一代的青春风暴。

而意大利人却凭借着更坚韧的防守和更犀利的反击,硬生生的把东道主这股“风暴”按熄在了威斯特法伦大球场,2:0的比分看起来并不像场上的局势那么紧张,事实上,意大利人是在加时赛119和121分钟才分别由格罗索和皮尔洛建功,成功的踏着东道主的尸体挺进了决赛。

在这样紧张的氛围之中,笛卡尔当然不可能再一次获得上场的时间。可以预见的是,在更加紧张的决赛中,笛卡尔更不可能获得上场的机会,所以他本次世界杯的旅程,应该就会以出场1分钟,0触球,0突破,0失误,0进球,0传球的一连串零蛋结束了。

而决赛的进程也让全世界的球迷感到目瞪口呆。

在经过大半场沉闷乏味的防守大战之后,这场比赛的前90分钟唯一能让观众们记起来的恐怕就是大师齐达内的谢幕演出了,他用流畅的传球和精妙的组织带领法国队牢牢压制住了意大利人,要不是比赛第93分钟那次头顶马特拉齐……

这场比赛真正的戏肉也就是这次惊世骇俗的“头球”了,不过齐秃光秃秃的头顶顶的不是皮球,却是马特拉齐的胸膛,而马特拉齐顺势倒下,成全了齐秃悲情的世界杯谢幕演出。

之后的故事我们都很清楚了,根本没有多少人关心夺得冠军的意大利人,所有媒体都在讨论齐达内的那次“顶人”,他们津津乐道的分析马特拉齐到底说了什么,不厌其烦的向世人一遍一遍的重播着齐秃的这次“壮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