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 > 浴火重生西路军 > 第二百八十一章 人事变动

第二百八十一章 人事变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白崇禧等人对刚刚经历战乱的徽州迅速恢复、百业兴盛、社会稳定很是感慨,饶有兴趣地在陈海松、叶挺、项英、戴戟、沈烈五等人陪同下参观了客商云集的屯溪、皖南行政公署、参议会,心情愉快地来到战区司令部。

在沈家祠堂院子里。几位中央大员与集合在这里的国共双方将领见面。白副总长代表武汉蒋先生对战斗在敌后的20万忠勇将士表示亲切慰问。政治部周副主任宣读表彰文告,代表最高统帅部向在敌后抗战中创造辉煌战果的十几名个人、六个单位授勋颁发证书。

军令部长徐永昌宣读了最高军事委员会做出的人事调整命令:陈海松司令长官奉命出使苏联,任命叶挺上将为司令长官,项英中将为副司令长官,张振宇中将为参谋长。杜义德中将为政治部主任,下辖新四、五、六、七、八军、57军、9军、炮兵师、飞行师。核定编制5万人。年军饷某某万元,武器粮食弹药自筹,作战时机自定,毙敌不少于万5。

原战区所属59、6两军合编为第集团军,张自忠任总司令、刘汝明任副司令,调回第五战区参加大别山防御;5、74军合编为第20集团军,万福麟任总司令、俞济时任副司令,调回第九战区参加信阳一线防守;预二师调往第三战区编入29军,陈明仁任副军长。

各部需尽快移交防务在2月日前赶到新防区报道。

此令一出,引起一片震惊,倒不是陈海松的离去,通过广播已经知道,与陈海松也进行了沟通渐渐接受这一事实。没想到的是战区主力部队的大规模调动,简直就是釜底抽薪。

俞济时、王耀武是中央军倒是没有太大抵触,虽然不舍毕竟心理上还是希望回到第九战区去的,而张自忠、万福麟、刘汝明、陈明仁都是杂牌军的老底子,过去在各大战场不受待见,缺粮少弹,干的都是堵抢眼当炮灰的活,部队越打越少,士气越打越低。

好不容易在第七战区安下身,不仅武器装备得到更新补充、编制恢复到满员,而且在八路军骨干的带领下进行了正规化训练,按照战区参谋部的部署打了很多胜仗,士气上来了、战术灵活了、物资充裕了,却要调走了!少不得还要去给中央军们垫背,能有个好?

外交部副部长王宠惠是当时有名的老外交官,辛亥革命时年仅0岁就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外交总长,此后在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中一直担任要职,出任海牙常设国际法庭正法官,7年月开始担任外交部长,与苏联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争得大量军援。

出于对英美外交的需要,王宠惠让位于在英美朝野颇有名望的宋子文,担任国防委员会秘书长兼任外交部次长主持部务工作,重点维持与苏联的友好关系。他是个政法系的文人,对政府屡屡任命军人出任大使很有情绪,杨杰自恃才高,喜欢高谈阔论,对自己并不尊重。

现在竟任命一个年仅25岁毫无外交经验和较高文化水平的抗日名将出使苏联简直就是拿国际关系当儿戏,堂堂中国竟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岂不是让国际友邦嘿嘿冷笑。

谁知一下飞机,到这个消瘦英武的上将军全无军人的粗鲁蛮横,彬彬有礼地用俄语与他交谈,他惊奇兴奋之下试着用英语、日语与之交流竟都能应付自如,对当今国际形势、各国国情、国际法则、外交辞令相当了解,对大使职责、主要任务、工作方法一清二楚。

真是捡到宝了,**里竟出了个不下于周先生的外交奇才,还是个年轻的名将让57岁的老外交官欣喜若狂,忐忑郁闷的心情一下舒畅了许多。不顾台下众多将领脸上的不满兴高采烈地宣读了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签署的特命全权大使任命书,大谈中苏友好的意义。

一向耿直的叶挺此刻如坐针毡,**中央、南方局昨天打来电报认可了国民政府的人事调整,要求第七战区坚决服从、认真执行,项英、张云逸、陈毅、谭震林、傅秋涛、高敬亭等人都是老党员即使心里有想法也要服从中央决定,在外人面前不能表现出不同意见。

叶挺可是党外干部,陈海松来了以后,工作环境大大改善,他的能力、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让他日渐消沉的革命理想再次点燃,激动之下向陈海松提出重新入党的要求,考虑到第七战区的特殊性和敏感性,陈海松请示周恩来后建议叶挺继续留在党外,用他特殊身份维护党在华中地区的革命利益,团结国民党左派、地方开明人士共创华中抗战新局面。

自己在陈海松引导下进行过深刻反思,认识到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导致的意志动摇,需要长期的磨练,刚刚有了点起色,年轻的指路人要走了,把十几万人的家业留给连两万人都指挥不好的自己,他越想越急起身打断王宠惠的演讲,着白崇禧问道:“中苏关系是很重要,可真的需要一个战功赫赫的战区司令长官去维护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