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 > 天裂大明 > 第235章 事无败事

第235章 事无败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235章 事无败事

2017-03-27 作者: 白学究

第235章 事无败事

自接到举办大西王朝首次开科取士的重任之后,平东王孙可望绞尽脑汁殚精竭虑,成立了一个名为“鸿恩博学科”的机构,专门负责此事。

同时,根据张献忠的旨意,按照大西朝“天学国师”,来自于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类思的建议,考试时间定为公元1644年即大西王朝大顺元年正月十五日。

听到大西朝开科揽士消息的文人墨客,无不欣欣然,特别是那些在大明朝科场失意不得志的读书人,更加欢呼雀跃,纷纷启程,前往大西王朝西京成都,参加这第一届科举考试。

数日之前,孙可望微服私访,看到这些来自巴蜀各地的才俊,不论年少的还是年老的,脸上都不约而同挂着真诚的希望微笑时,心中的那股高兴劲儿,比六月天喝了凉蜂蜜水还高兴。

是啊,经过几十年的浴血拼杀,终于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健全了各类行政机构,而自己又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节制大西朝文武百官,而今,负责大西朝首次开科取士之事,为国家延揽人才,怎能不激动兴奋呢?

眼看着再过两天,就到了正月十五日,举朝瞩目的日子就来临了,可是,就在这节骨眼上,却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令孙可望顿时火冒三丈,怒不可遏。

正月十三日中午时分,平东王府管家将一封匿名举报信交到其手中,看完信,孙可望脸色阴沉,在地上不停地来回走动。

信中,指名道姓地举报,出题人郑秀堂的儿子郑敏群光天化日之下,大肆高价出卖试题,每份试题要价高达五百两银子。

本来,这次考试的试题,由大西皇帝张献忠亲手出题,但张献忠不甚明白如何出题,就全权委托孙可望一人负责。

孙可望也是第一次办理这事,不甚清楚里面的门道,就临时请来了几个曾经的明朝举人,让他们商量着出题,最后,由自己选定了一份,交给张献忠审定。

张献忠看着白纸上的几个黑字,也弄不清楚是什么意思,听孙可望解释一番,这才略有所悟,就答应将其作为这次开科取士的试题。

其实,这试题来自于《道德经》第64章上的一句话,即“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出这道题目的人叫郑秀堂,年约六十多岁,是大明王朝万历年间的举人,曾担任明朝翰林院编修,平生酷爱《道德经》一书,而今,致仕在家,受到孙可望的极力邀请,才参与出题。

这几句话的大致意思是这样,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刚刚开始的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们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

这郑秀堂之所以出这句话为题,一是自己熟读《道德经》一书,认为这本书乃不朽之经典,远远胜于《论语》等诸文,二是想劝解张献忠等人,让他们认识到“创业难而守业更难”的道理,三是想以此博得当朝者的欢喜,为自己在大西朝谋得一官半职,尽平生所愿。

出完试题之后,当郑秀堂从孙可望嘴里得知,自己的试题被张献忠选中,将作为此次开科考试的题目,心里非常高兴,治学一生,终于有了出人头地扬名立万的机会,难得难得。

回到家,郑秀堂不由得多喝了几杯酒,将此事说了出来,本想借机炫耀一番,让家人另眼高看自己,可万万没有料到,此话却被家里人传扬了出去,其儿子郑敏群竟高价出售试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