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 > 铁骨 > 第七六章 突变

第七六章 突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2兰日会期的北平军政大会,只开了…天就匆匆结束丫,出干蒋介石对拜把兄弟张学良的鼎力支持,张学良的知交好友宋子文、实业部长孔祥熙、组织部长陈果夫等中央实力派人物也纷纷表示支持张学良主政华北事务,张学良的政敌、被彻底架空的行政院长汪精卫愤怒之下终于辞职留洋,于本月初经香港前往法国,与汪精卫亦步亦趋的几全部长、副院长先后黯然归隐,一直在旁边虎视眈眈的孙科为了回到中央领导核心,也识趣地停止了对张学良的抨击,并微妙地声称对北平新一届政府“寄予厚望

汪精卫的下台。就使得张学良的政治处境大为改善。因此九号开始的北平军政会议只用了一天时间,按例走了个程序就确定了张学良在华北地区不可动摇的核心领导地位,赋予张学良更大的军政管辖权利,一个,令中外瞩目、原以为会出现重大变动的重要会议,只开了一天即宣告结束。

至此,张学良和东北军将帅们终于定下心来,纷纷表示对中央政府和中央军委的支持,从此形成共识,步调一致地进行抗战准备。

十日凌晨,一列专列载着张学良等东北军文武官员和中央代表团大部分代表,在呼号的寒风中离开北京,悄然南下,开往汉口共同向正在那里指挥进剿的蒋委员长汇报,商讨如何应对华北急转直下的危急处境。

少帅这次匆匆南下,名义例行的述职,商讨北平和华北地区未来一年的经济展计划和各项具体的民生措施,实际上是因为会议期间突然获得一个重要消息:苏俄广播电台和日本人的报纸同时报道,苏俄外交次长加拉罕和正在莫斯科访问的日本天皇代办天羽共同举行新闻布会,宣布苏俄与日本两国经过友好协商,已经在诸多方面达成共识。预计将会顺利订立“俄、日、满三国互不侵犯条约”。

此消息一经宣布,立即了全世界一片哗然,欧美列强因此而迅调整自己的亚州策略,以力保各自在亚洲。特别是在中国的既得利益。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因苏俄粗暴的干涉中国内政、悍然支持分裂中国的东北汉奸政府而成为最大的受害者。苏联政府此举等于是明确告诉全世界,它支持东北伪满分裂势力独立建国,支持东北从中国国土上分裂出去,承认伪满政府的合法性和独立性。苏俄如此险恶居心,对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浓重敌意与欺辱蔑视,终于激起民的无比愤慨,原本无数中国人对自我标榜为“人类最进步最文明的苏维埃共和国”的苏联充满了向往和认同。如今在残酷的现尖面前。变得绝望和悲愤,甚至在心底里产生巨大仇恨。

面对日本和苏俄如此**裸的欺辱挑衅。南京中央政府除了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外束手无策,从中央到地方全都被悲观失望的气氛所笼罩,几乎所有人都清晰地看到:日本人已经完成了对华侵略的战争准备,中日之间的大战一触即,而华北就是着其冲的灾难之地。9

也正是在这样的危急关头,少帅张学良和东北军将士再也坐不住了。原本分歧的意见瞬间统不管是真心奋起还是假意抗战,没有一个人再敢提出消极退让委曲求全的意见。因为,失去了东北已经让全中国父老乡亲无比失望的东北军,再也没有任何的退路可走,摆在面前的两天道路变得非常明白:要么拿出血性全力奋战,要么彻底沉沦,再一次成为国家和民族的罪人。

少帅张学良匆匆南下两个时后,安毅和他的团队在东北军辅帅张作相及平津卫戍司令于学忠将军的亲自关照下,悄悄搬出帅府,前往郊外的汤山温泉,进驻中央政府于三年前购置并大力扩建的中央政府汤止行馆。

十日下午三点。担任汤山行馆护卫任务的东北军司令部警卫部队终于见到了安家军神秘的精锐部队安毅直属特务团的入驻。

双方短暂的见面之后,迅进行防务交接,东北军弟兄看到一千五百余名身穿冬季迷彩军装、拥有各式先进武器装备的特务团官兵、数十辆喷涂迷彩色并装备有重机枪的越野吉普、覆盖伪装网的十轮运兵车、八米多长的新式改装油罐车、两辆涂上红十字标志的箱式医存车、两辆方方正正竖起一狠狠怪异天线的箱式通信指挥车,终于看到了安家军的富有和强大。对安家军的装备和官兵严格的军纪羡慕不已。

从这一刻起。预示着安家军遵循与东北军签署的秘密协定,正式开进华北战场,特务团的到来,意味着其他三个誉满全国的中央军嫡系主力师距离此地已经不会太远了。

行馆主楼二楼中西合璧风格的阳台上。黄绍珐环视一圈安毅特务团在短短半个时内部署而成的明暗哨卡和一个个火力点、聚集点、观察哨位。不时低声询问身边的安毅某个,警戒点如此选择和设置的意义所在。

这还是黄绍珐第一次见到安家军的正式军事部署和行动,虽然只是一个团的部队在方圆两公里范围内的防务布置,但其中每一个细节显示出的迅高效,令黄绍茁啧啧称叹,印象深刻,他知道眼前这些官兵之所以能达到如此高的军事水平,绝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练就的,从这支精锐部队的行动、协同、装备、配属等多方面分析。安家军之所以拥有冠绝天下的强悍战斗力,一点儿也不奇怪了。

黄绍珐和安毅都没有跟随少帅张学良前往汉口,风云突变的形势迫使蒋介石不得不对迫在眉捷的中日战争予以高度重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