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第442章 互不相让

第442章 互不相让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王贲忍不住了,言辞犀利,怒斥宝鼎这些年的一些不恰当做法。

宝鼎担心咸阳如果继续实施“横征暴敛”之策,关东局势会失控,叛乱会此起彼伏,动摇大秦的统一大业。

王贲则认为,假如当初宝鼎没有与咸阳联手拿出进行南北战争的策略,那么大秦的军队就不会集中到北疆,如此一来地方上就有大量镇戍军,有了武力强悍的镇戍军队,还怕关东人叛乱?假如当初宝鼎没有提出先发展北疆,先修筑直道,先做好北伐的准备,那么咸阳就不会下令解散部分军队,继而导致建设北军的时候,兵力严重不足,这才有了今天的镇戍危机。

北军三十万常备军,十个军,每军三万人马。北疆有三大镇戍区,由三大行辕负责镇戍。其中西北疆四个镇戍军,陇西一个军,北地一个军,上郡一个军,离石要塞一个军。代北四个镇戍军。东北疆地域辽阔,却只有两个镇戍军。

如此单薄的镇戍兵力,竟然还要削减,而且一次性削减十万,王贲不得不质问宝鼎,这十万将士从哪个镇戍区抽调?西北疆和代北是北疆镇戍的主战场,尤其西北疆,不但兵力分散,而且还承担着戍守京畿的重任,目前的兵力都捉襟见肘了,假如再削减,其镇戍重任如何完成?一旦镇戍失败,其责任谁能承担?

再次,咸阳削减北疆的财政投入,放弃北伐,停修直道,导致推动北疆发展的源动力统统丧失,试问,北军统率部当初所拟制的发展北疆农牧业和工商业的一系列措施如何实施?这些措施如果不实施,北疆财赋收入异常拮据,北疆边郡困窘不堪,谁敢保证北疆的北虏诸族不会叛乱?

目前北军的一部分兵力就来自北疆北虏诸族,假如抽调十万将士回镇京师,那么北军不仅仅存在镇戍力量薄弱的问题,还存在着北军构成不合理的问题。

咸阳只顾自己的利益,根本不管北疆边民的死活。咸阳提出,以征发边民的兵役来补充镇戍力量的不足,那么试想一下,一旦边民的兵役征发过多,必然会严重损害边民的利益,会让边民的生存非常困难,由此北疆局势会持续动荡。北疆内忧外患,如何确保镇戍?确保中土的安危?

归根到底一句话,咸阳削减北疆财政投入是错误的,咸阳抽调十万北军回镇京师也是错误的,现在咸阳还要把由这些错误而导致的恶劣后果让北军来承担更是无耻到了极点。

王贲声色俱厉,连声质问,最终就是一个意思,北军绝不遵从咸阳的命令,北军统率们更不愿意束手就缚,让咸阳把他们一个个地宰杀了。

宝鼎沉默不语。

他能理解王贲的愤怒,但他不认为自己做错了。

当初如果让王翦、麃公、蒙武等人的军队镇戍中原、河北、山东、两淮和江东等地,的确有助于关东局势的稳定,但也会加快地方势力的发展,激化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甚至会加速“分封”的步伐,把中土更快地推向分裂和战乱。

当初如果不是在洛阳解散部分军队,那么大秦的常备军兵力会更多,会让中央财政加快崩溃的速度,而利用建设北军来削弱和遏制老秦等贵族们对军队的控制也就无从实现。假若自己控制不了北军,还能阻止这些功臣们出塞北伐?

出塞北伐必然拖垮中央财政,其后果是灾难性的,但功臣们的眼睛只盯着个人和小集团利益,他们甚至还迫切希望中土混乱,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机会率军重返关东,并乘机控制地方,图谋割据,实现个人的利益最大化。

“叔父,统一之初,咸阳就对北伐有不同看法。”公子将闾看到王贲说完了,于是接着说道,“当时的左丞相王绾就坚持先北伐,先稳定北疆局势,然后再腾出手来稳定关东局势,继而实现整个中土的和平和统一。当时北疆诸军统率们就基本上支持这一策略,假如当初叔父坚持先北伐,今天我们不但可能已经完成了北伐,而且咸阳也找不到任何理由削减北疆的财政投入,更不会从北疆抽调十万大军回镇京师。”

宝鼎摇摇头,想了一下,说道,“你错了。”

“当初我之所以坚决反对北伐,其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大秦目前的国力,根本无法支撑更大疆域的边陲镇戍。”

“我们北伐,目标是整个河套地区,是河南和云中两块地方。这两地距离目前的长城防线有数千里之遥。你可以想像一下,当我们的大军深入到贺兰山和阴山一线进行镇戍,需要消耗的军资有多少?中央财政能否长年支撑?”

“匈奴人打仗的习惯我们大家都知道,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现在我们固守长城防线,所以他们主动上门攻击,除了掳掠也不排除利用这样的机会清除异己的可能,但等到我们的大军出塞了,匈奴人还会不会与我们决战?肯定不会。不仅仅是因为匈奴人在兵力武器上的劣势,更主要的是因为匈奴人刚刚统一大漠,单于庭内部也是动荡不安,一旦匈奴人的主力军队遭到重创,匈奴人前期的战果恐怕要付之一炬,所以他们肯定会主动撤退,而且一直撤到大漠深处。”

“匈奴人来自大漠深处,那里虽然贫瘠,但可以放牧,可以维持他们的生存。但我们呢?我们到了河套,占据了贺兰山和阴山,接下来怎么办?几十万军队的吃喝如何解决?依靠楼烦、林胡等北虏诸族的畜牧?抑或靠我们在河套一带垦荒屯田?但你们知道整个河套有多大?加上目前的北疆边郡,那时我们的镇戍范围东西相距近万里,几十万军队在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上如何生存?在一望无垠的草原山林间拿什么镇戍?”

“我们为什么攻占中原?因为中原富裕,因为中原的财富可以让我们过上更好的日子,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远征岭南?为什么要北伐大漠?南北两疆都是蛮荒之地,占据这些蛮荒之地,首要目的是防御外虏的入侵,其次就是增加我们大秦的疆域范围,其他还有什么好处?没有,相反,还要消耗财力进行镇戍。这其中利弊得失一目了然。”

公子将闾实在忍不住了,打断了宝鼎的话。

“叔父,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远征西南?为什么还要把进行南北战争拟制为大秦未来国策?”

“远征西南,其主要目的是断绝六国余孽退入西南后,倚仗南岭这道天然险阻持续威胁我大秦。”宝鼎说道,“岭南背靠大海,百越人除了躲进深山老林,没有其他退路。我们占据了岭南,就能守住岭南。这是南疆和北疆不同的地方。”

“北疆太过广袤。匈奴人撤过阴山,修养一段时间后,又卷土重来,不胜其扰。当初秦、赵、燕三国为什么不惜耗费国力在北疆修筑长城?就是因为如此,因为我们根本没办法长途远征,根本没办法杀光他们。我们可以征服义渠,征服楼烦和林胡等北虏诸族,为什么就征服不了匈奴人?就是因为义渠、楼烦等北虏诸族就在我们的家门口,而匈奴人的老家距离长城太远,遥不可及。”

“匈奴人刚刚统一大漠,我们刚刚统一中土,彼此都需要时间稳定自己的疆土。匈奴人入侵中土,我们打算北伐,都是出于稳定本土的需要。现在匈奴人显然没有足够实力突破我们的长城防线,威胁到我们的本土安全。我们也是一样,也无法威胁到匈奴人的本土,更无法彻底击杀他们,永绝外患。”

“试想一下,二十年后,匈奴人在稳固了大漠之后,其实力会发展到何种地步?同样,二十年后,我们大秦在稳固了中土之后,实力也发展了。双方的实力都在发展,而对于匈奴人来说,中土就是富裕之地,他们必然要入侵,要掳掠,要攻击,而我们是否有实力长途远征?”

“在我看来,即便二十年后,大秦的国力发展了,最好的结果也就是把北疆防线拓展到贺兰山和阴山一线,大秦还是没有实力远征大漠,更无法彻底铲除匈奴人这个祸患。”

王贲和公子将闾都目露怀疑之色。

“将来,我们翻过阴山,你们就知道大漠有多大了。”宝鼎叹道,“大秦有多少战马?有多少善骑的将士?有多少钱粮供应军队一次次地长途远征?”

“不到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匈奴人不会和我们决战。这一点你们可以问问安平侯司马尚,可以问问代北将士。当年赵国征服了楼烦、林胡诸族,占据云中,但随即受到了来自大漠诸族的攻击,不得以在阴山南北修建长城。正是这条长城防线,活活拖垮了赵国财政。匈奴人不断入侵,赵国因为财力不足,只能死守长城。李牧是中土一代名将,他为了击败匈奴人,在长城里躲了十几年,示敌以弱,终于让他抓到一个机会围杀了入侵的匈奴人,并追敌千里,但这依旧未能阻止匈奴人入侵的步伐,最终还是在赵国将亡之刻,让匈奴人越过了阴山,杀进了代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