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副炮部门展开疯狂打靶的同时,主炮部门也一路高歌猛进的朝他们的第二个三万吨击沉单位进发。而在附近海域,唯一符合这个条件的自然是金刚兄弟的另一员——雾岛号战列巡洋舰。
坦白的说,作为经历过一次大战的老兵,金刚级战列巡洋舰在日本帝国的海军历史上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它是日本自行制造的第一型战列舰(该型战舰首舰金刚号是由英国制造,这也是英国船厂为日本所建造的最后一艘战舰,日本海军此时已有自建战列舰的能力,之所以向英国订购,主要是为了引进技术,油漆是关键的蒸汽轮机主机和大口径舰炮的制造技术,以及电器舾装技术。而诸杂碎所面对的分别是该级别的3号舰队榛名号4号舰雾岛号)甚至有江湖传闻说,曾在大英帝国声名斐赫的狮级战列巡洋舰就是根据它的图纸改良而成。在当时,也算得上一款很先进的战列巡洋舰了。可与其他战前建造,现已退出服役期的老兵们所不同的是,未曾经历过战火的金刚级反而在二战中老树结了新枝——而这全都源于其一次大战后至太平洋战争前,所经历的两次大型的现代化改装。
其中,第一次大改装的首要目的是增强防御性能——在这次改装中,日本人除了在它的炮塔顶盖增设了一层152mm厚的改良型维克斯无掺碳非表面硬化钢装甲外,还将原来76.2mm的主炮塔基座装甲增加了足足一倍。
扬弹筒、弹药库通风装置也全都加设装甲。而在最容易导致战舰爆炸沉没地弹药库上方,他们更是增设了一层101.6mm厚的高张力钢装甲。以抵御冲天而降的炮弹贯穿这个战舰最危险的地方。
当然了。作为战舰动力心脏的机舱日本人自是没理由放过,所以他们在其顶部的甲板上铺设了一层厚达76.2mm的匀质薄装甲。目标自然是防备敌人破坏这个关键所在了。毕竟,若战舰没了动力,即便拥有再强大的防护,也是白搭。结果只是一堆漂浮的钢铁标靶罢了。
同时,鉴于一次大战地经验,日本人为了解决巡洋舰那脆弱的水下防御能力,还在水线以下的舷侧外标之内增设了3至4道1英寸厚的高张力钢板,以充作防雷隔舱之用。并且还在全舰长4/5的区域增设舷侧防雷凸出部。
这样做的好处不仅可以抵挡鱼雷和水中炮弹碎片的攻击。而且可增加约3000吨浮力。
而在武备方面,日本人除了增后了它们的炮塔装甲,还鉴于需要将该型舰的主炮最大仰角也由25度升至33度。由此,射程也相应地由23000米增至26800米,每门主炮的备弹数量更是由80发增至100发。且改进后更加先进地发射系统,让其主炮的射速由每分钟1.35发增至每分钟1.5发——自此,金刚兄弟从战列巡洋舰摇身一变,成为泥棒口中的战列舰。
当然,若事情到此为止,金刚号根本就没资格进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联合舰队的主战序列。真正让进入主力战舰之列的还是从1933年起的第二次现代化大改装。而这次改装中。资源匮乏的日本人除了发扬了其一贯的节约勤俭作风外,更是将自己那小国寡民的小家子气给体现到极致。
此次改装地项目,除了包括在前桅楼上增设副炮指挥所、1米测距仪、照射指挥所、战斗舰桥、罗盘舰桥和110m探照灯外。泥棒人还拆除了其5台老式的油煤混烧锅炉,换装上附带空气预热器和过热器的舰本式重油锅炉。使得那4组老迈的布朗——柯蒂斯式蒸汽轮机的输出功率提升了一倍多。最高航速也上升到30节左右。
至于那些因拆除锅炉而多出的空间,则被节俭地泥棒人改为油舱。使得其地载油量增至6600吨,续航能力则提高到1万海里/18节。除此之外,上次改装后修正为33度的主炮仰角已不能满足日本海军对射程的需求了。所以,它们被再次抬高了10度。主炮型号更是由“四一式III型”改为“四一式III号3型”,并增加了大仰角装弹时防止炮弹滑落的装置。
同时为了减轻舰首部分的重量,泥棒人还拆除了其前部的两门152mm副炮并将剩余炮的仰角由15度修正至30度。以提高射程。而原有的7门76mm高炮则因不适合日益严重地防空形势,惨被4门127mm防空炮和25mm机炮所取代。
至于那8具被证明为鸡肋地水下鱼雷发射管更是被毫不犹豫的撤除掉。令人惊奇地是,如此一番饬下来,全舰的重量不仅没增,反而倒是节省了约226吨的重量。最后被设计师一划拉,全改作物料仓库和燃油舱了。
不过。对比起以上那些缝缝补补的修改。全舰最大的变化莫过于舰桥了。
随着航速提高、主炮仰角增大、射程变远,原本的狭小舰桥已不能满足作战的需求了。而日本又急需为自己的战舰搭载上更大型的测距仪器和射击指挥装置。所以,他们只得对金刚级对舰桥构造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动。而首先被改装的自然是倒霉的前桅楼。它的后面被粗暴的加装上支撑板。接着,又添加诸如副炮指挥所、照射指挥所、预备指挥所、作战室、电话室和机炮平台等若干舱室。最后,还在它的外面给增装上一系列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