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 > 明末朱重八 > 四二三、烫手的山芋进城了

四二三、烫手的山芋进城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西安城中的空气,一天比一天显得凝重,饿毙在路边的尸体也一天比一天多。当初朱元璋略定陕南时,派军围着西安绕了一个大圈,有许多胆小的百姓没敢留在家乡让朱军统治他们,而是舍弃了老家,逃进了西安城中。

他们本以为朝廷会像以前一样,很快就将贼军赶走,这样他们就可以重回家乡种地,但是这一次贼军却稳稳地占住了陕南不走了,结果这些百姓被困在了西安城中,动弹不得。

大半年的围城之后,西安已经粮比金贵,此时就连富人要吃顿顿吃饱饭也不容易,更莫说家境不好的百姓们了。树皮、草根早就已经吃完,连青苔、厥草、树叶都已经被吃光了。小孩子若是不小心与父母走散,一转眼就会落进别人的肚子里。就算是大人,若是敢在人迹稀少的小巷里去钻,也得小心变成别人的食物。

城里的东南西北四家大米行,都把粮价提到了五两一斗,五十两一石,这样的价格别说穷人,就连富人们也感觉到无力承担。

此时镇守在西安城中的总兵大将,正是朱军的老朋友,东林党的文人将军张福顺。此人当年曾被朱元璋痛殴,后来跟着洪承畴在陕北镇压义军,慢慢将功补过,再加上东林党在朝中照抚,官职不降反升,做到了总兵一职。去年洪承畴去华县中伏时,他因为奉命留守西安才捡了一条小命。

张福顺此时正坐在秦王府的大厅上,对着秦王侃侃而谈。秦王朱存枢,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十一世孙,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袭封,现在已经是一个五十岁的老头儿,此时他穿着一身名贵的常服,正坐在张福顺的对面。

(注:朱存枢的幕于1978年被国家发掘,据墓里的圹志说,朱存枢死于崇祯二年,死后无子,但据《明史》说,此人向李自成投降之后被封为西安将军,李自成攻占燕京时携他入京,后来李自成败战,朱存枢又投降清朝……咳……史料应该是把朱存极写成了朱存枢……本书并不想采用错误的史料,但查正史却查不到崇祯八年时哪一个王爷在位,正史记载的是秦景王朱存机于崇祯十二年袭封秦王,也就是说,如果我采用圹志,秦国这个位置在崇祯二年到崇祯十二年间,整整十年是空着的,实在是稀奇古怪,所以在小说里暂时采用错误的史料记载,不采用圹志,也即是朱存枢此时未死。)张福顺道:“王爷,请恕下官无礼,但下官确实急需一批军粮,还请王爷慷慨大度,将王府的存粮拿了一些出来分发给士兵。”

朱存枢摇了摇头道:“我这里粮食也不多啊。”

“那,可否请王爷赐一些金银,下官用来向城中的米行购粮?”张福顺道。

朱存枢还是摇了摇头:“本王手头也不宽裕……”

张福顺听了这话,心中暗气:你堂堂秦王爷,名下的土地有数千顷,家里雕栏砌檐,穿金戴玉,竟然说没钱?简直无耻。

他心里这般想,嘴上却苦道:“王爷还请体谅下官的苦处,西安府被围大半年,军中已无粮,若是不发粮饷,士兵哗变,只恐变生祸事。”

朱存枢却道:“这些兵痞若不听话,你挑几个出来杀了,余人自然乖乖听令。”

张福顺心中叫苦,若是用杀就可以端正军纪,从古至今哪里还会有士兵哗变?他苦口婆心地道:“王爷,下官也是无奈之举,现在除了您,没有人有这能力了。府库里的金银和粮食都已耗尽,咱们又得不到朝廷的支援,只盼您能伸出援手……”

朱存枢却不论他怎么说,也不答应。

明代的藩王不许离开封地,又不许当官,不许从军,啥也不许,在这种情况下,藩王们除了吃喝玩乐,没别的爱好,但这些爱好又需要大量金银,所以十个王爷中倒有**个是守财奴,他们就只有赚钱这一个安好了。

张福顺苦劝无效,只好长叹了一口气,走出王府来,回营把讨不到粮的事一说,几个副总兵和千户官心中都升起了不满。正在此时,却听士兵报道:“将军,有一个叫做马智雄的人,代表马家米行,来给咱们献粮。”

“哦?”张福顺大喜:“快快请进来。”

原来杜山在马家提出散粮的计策之后,马家大少觉得有理,生恐士兵冲进家里来抢粮,便打算大开米行,当着全城的人面前把粮食散光,以免惹祸上身。但是马家二少却认为,散给穷人没好处,还不如献给朝廷,就当立点功劳。几番争论之下,马家大少还是采用了二少的意见,决定将粮食送给守城的官兵。

马智雄将粮食送进军营之后便即告辞。

张福顺从马智雄那里收到一批粮食,颇为欣喜,但马家米行赚了大半年的黑心粮钱,也没剩下多少粮食了,供给五千军队食用,也不过几天就吃光的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