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 > 光熹帝国 > 第十章 投名状(上)

第十章 投名状(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奏疏一上,举国哗然。

贾诩的改革奏疏涵盖多个方面,从朝廷到地方,从官员到百姓,士农工商无所不包。其中受冲击最大的自然是地主豪强集团以及士大夫阶层。这使得包括卢植在内的很多大臣都对贾诩产生了极大的不满。

这个时代的士大夫也没有贾诩说得那么不堪,就算如此,你贾诩也是研读经史子集的士大夫,怎好意思反对自己的阶层?

卢植出于朝堂上得稳定,虽然心里不满可是也没有吱声,可袁隗等人却不会留面子,急吼吼的站了出来。

袁隗毫不客气的指责贾诩上此奏疏是惑主害国,实乃奸邪小人。

伍孚也激动的跳出来大骂贾诩乃西凉贼将,居心叵测。

其余的袁氏党徒也纷纷出列,也不管朝仪礼节,大声指责贾诩。大殿上一时乱哄哄的嘈杂一片,卢植想制止也弹压不住。

处在暴风中心的贾诩丝毫不被旁边的谩骂和指责所动,只是默然的垂着头,看着地面。

自从昨天决定为天子上书后,今天的这种局面他早有预料。

高高跪坐在殿上得刘辩对于贾诩的奏疏不但不置可否,对殿上乱哄哄的局面也不加阻止。等他们吵到一定程度,刘辩抬眼扫了一遍群情激奋的大臣,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退朝,便起身拂袖而去。

皇帝走了,大臣们再吵也没有了意思,一个个冲着贾诩瞠目欲裂的怒看一眼,逐一鱼贯离开。

呆在原地的贾诩虽然表面波澜不惊,可背后早就布满了汗水,被人群起而攻之的滋味也并不好受,所有人走后贾诩才长叹了一口气,见刘辩没有话召见,只好悻悻的离宫回府。

卢植看着贾诩的背影若有所思,正也要离开崇德殿,一个小黄门来到近前说道:“卢公,陛下濯龙园召见。”

卢植一愣,立刻猜到刘辩召见自己必是为了商谈贾诩的奏疏之事,便跟着小黄门来到了濯龙园。

刘辩早就等候在了竹涛雅舍的客厅里,已经换上了一身白色的便服,坐在长桌后面,见卢植走进,急忙起身相迎。

贾诩的奏疏早朝一上,就已经标志着贾诩与士大夫集团的决裂,完全倒向了刘辩的改革阵营。刘辩现在所关心的还是卢植对改革的态度。

同样都是士大夫集团中的一员,还是士大夫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刘辩很担心卢植对于改革的看法。不管是从感情方面,还是朝堂上对卢植的倚重,刘辩都需要卢植对自己的支持。

濯龙园里,卢植见到刘辩拜伏一礼,说道:“臣,卢植拜见陛下。”

“卢公不必多礼。”刘辩亲自搀起卢植,挽着他的胳膊坐到了座位上。

唐姬端上茶水放在卢植的面前,卢植急忙起身拜谢。

来竹涛雅舍的亲近重臣不少,不管是曹操荀彧,还是魏翊蒋奇,能由皇后亲自奉茶的却只有卢植一人。

对于卢植,刘辩一直视之为长辈。

一开始卢植对于刘辩如此做受宠若惊,连连推辞,可是刘辩坚持这么做,最好他也无法,只好顺其自然,心里却是多了一份感动,对待刘辩更加的忠心。

饮着茶,刘辩开口问道:“卢公对今日早朝贾诩的奏疏如何看?”

卢植对贾诩并不了解,可是从的奏疏上看,贾诩的改革计划条理清晰,直指时弊。还引用了大量数据,绝不是空泛而谈。提出的改革意见也很有见地,一看就是经过长时间的准备,而且还必须是在朝堂之上执政多年,有着一定的吏治经验,对于国家的积弊有一定了解的人才能上此奏疏。这一切真的是一个刚刚归降朝廷不久的西凉降将能出来的吗?

卢植并不是愚笨之人,今天贾诩奏疏一上,刘辩不置可否的态度令卢植怀疑这份奏疏后面似乎有着刘辩的影子。

卢植心里暗暗吃惊,若真是如此,这位少年天子的雄心壮志不小。未来的大汉帝国也会掀起一场大风暴。

对刘辩的改革意图卢植并不十分排斥,然而他担心却是改革所带来的影响之大,对于大汉长治久安的巨大威胁。如今天下纷乱,各路州牧郡守各自为政,若是贸然实施改革,必然会引起动乱,让他人有机可乘。

思虑及此,卢植才回答刘辩道:“贾文和之言虽是为国为民,然过于激烈。此时大汉百废待兴,陛下执政时间尚短,改革恐怕会引起国家的动乱。”

刘辩也不是真的就想现在实施改革,让贾诩上奏的意思一是让他交投名状,二也是投石问路,试探一下各方面的反应,所以言辞之间有很多过激的地方。

卢植的劝谏让刘辩很满意,至少卢植并不反对改革,只是觉得现在改革操之过急。

刘辩说道:“贾文和所奏虽然言词激烈,可也是一番为国为民之言。如今大汉积弊日深,急需一剂猛药方可自救。不过卢公说得也有道理,不如将此奏疏公示天下,看看其他人有何看法?”

卢植见刘辩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明白他必有所准备。便也没有再多说,最后告辞离开。

接下来,刘辩将贾诩的这份奏疏明示天下,还在《洛阳时报》上刊登出来,顿时引起了天下的震动。

反对的声音很大,甚至包括幽州牧刘虞、并州牧王允等一些亲朝廷的地方派系也提出了疑问。只有征东将军曹操对贾诩的改革措施颇有兴趣,不过也认为有些过于激烈,操之过急。还上表刘辩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见。

不但是官僚阶层,就是平民的士人阶层也对贾诩的改革想法充满意见,兖州东郡人陈宫上书朝廷,言辞激烈,言贾诩之举乃是祸国殃民,天子应该马上斩奸除恶,避其蛊惑。

书表通过兖州牧刘岱送进了朝堂,由太傅袁隗代为上奏。

刘辩看到陈宫的奏表一阵苦笑,这个陈宫真够狠的,一出场就想要人命。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下一章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