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敌深入?”阿史那咄捺望着阿史那思摩,忍不住摇头苦笑,“那边是驱虎吞狼,是借刀杀人,是消耗我们,是牵制我们,你诱敌深入,岂不正中对手之下怀?中土叛军烧杀掳掠,横扫闪电河,最后即便遭到我们的围杀,全军覆没了,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对牙旗有何好处?此战过后,碛东南伤痕累累,奄奄一息,无力救援东北,只能任由东北丢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中土在东北疆取得决定性优势,这对牙帐又有何好处?”
此言一出,阿史那咄捺的真实想法已呼之欲出。
史蜀胡悉面沉如水,一言不发。阿史那思摩唱“红脸”,阿史那咄捺唱“白脸”,两人默契配合,联手阻扰史蜀胡悉干涉牙旗决策。
既然你不识趣,非要赖着不走,非要借中土叛军的“刀”消耗我们,非要让我们承担东北失陷的罪责,以此来打击我们,削弱我们在牙帐的话语权,推动南北局势走向破裂,蓄意挑起南北战争,那对不起,我们只能架空你,让你做个中看不中用的摆设,空有一身力气却使不上。
阿史那思摩和阿史那咄捺决心保存实力,决心保住牙帐保守派对碛东南牙旗的绝对控制,唯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保住保守派在牙帐的话语权。
就目前碛东南局势来说,保存实力的办法只有两个。
一个是在战场上以最小代价围杀中土叛军,但可能性微乎其微,中土既然敢于冒着引爆南北战争的风险,派出一支反叛大军出塞作战,就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为此就必然把这支反叛大军武装到牙齿,以最大程度地打击和削弱对手,竭尽所能实现其预期目标,所以武力解决危机并不现实,可预见的风险太大,阿史那思摩和阿史那咄捺都不敢行险一搏,以免损失了自己,白白便宜了中土和牙帐的政治对手。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不想引爆南北战争,不想看到刚刚从衰落中重新崛起的突厥汗国因为这场战争而遭受重创,为此他们不惜代价维持南北和平,竭尽全力保护尚在茁壮成长中突厥汗国。
高句丽就是一个活生生例子,一个远东霸主不自量力,非要挑衅宗主国的权威,非要损害宗主国的利益,结果遭到中土的猛烈打击,虽然高句丽击败了中土大军,赢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但付出的代价却太大了,如今高句丽已奄奄一息,垂死挣扎,距离亡国只剩下一步之遥。
突厥汗国的实力虽然比高句丽要强大太多,但与中土这个庞然大物相比,还是差距太大,就算在战场上取得了胜利,也无法彻底击败中土。历史早已用血淋淋的事实证明,南北战争总是以北方民族的失败而结束,归究起原因就是实力不济,短期的胜利并不能改变北方民族被长期战争活活拖垮的现实。今天的突厥汗国同样打不起南北战争,短期胜利又如何?是否能改变南强北弱之事实?改变不了,战争只能让突厥汗国耗尽国力,迅速衰落。所以突厥汗国的生存发展就应该建立在南北和平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发展壮大,虽然南北战争是南北双方的宿命,迟早都会爆发,但只要突厥汗国有足够强大的实力,便能在军事上与中土对抗,在战场上给中土以重创,让中土付出惨重代价,迫使中土不得不回到谈判桌上,如此长久以往,突厥汗国不但生存无忧,终有一天也会强大起来,甚至有饮马黄河入主中原之可能。
所以牙帐保守主和派的政治理念就是发展,持续发展,战争也是为发展而服务,战争只是推动突厥汗国强大的一种手段,而且还是次要的手段,主要手段则是外交,以外交斡旋来争取南北和平,以和平促发展。
因此保存实力的第二个办法就是外交斡旋,以外交手段来解决碛东南危机。
如果外交手段能够解决或者能够拖延这场危机的爆发,那么只待冬天一到,大雪一下,局势就变了,就有利于突厥人了。现在是深秋,再有一个月就进入冬天,所以阿史那思摩和阿史那咄捺在私下已经达成一致,想方设法延缓对手的进攻,一个月时间转?即逝,大雪一下对方先机尽失,立即陷入被动,接下来事情就好办了,危机很快就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