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 > 谜案追凶 > 第二十六回 莲花之谜二十六

第二十六回 莲花之谜二十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二十六回 莲花之谜二十六

2017-02-27 作者: 天下任纵横1

第二十六回 莲花之谜二十六

隆庆皇帝登基后,高拱成为了内阁阁员,兼管户部和工部,成为了红得发紫的隆庆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殷士瞻十分羡慕,也想得到这份殊荣。殷士瞻想起自己不过还是一个从五品的翰林院大学士,就想为自己谋一个好出路。这时候就连张居正也已经是兵部侍郎了,谭纶也是一个地方大员了,他这个隆庆皇帝当年的老师怎么也应该是一个尚书或者内阁阁员了才对。这个自不量力有厚脸皮的殷士瞻想见隆庆皇帝,但是隆庆皇帝不愿意搭理他。他就直接找到了高拱,他竟然用当初平等的态度向高拱要官当,一点上下尊卑的眼力劲也没有,还把高拱当作当初那个和他一样的小人物看待。高拱因为地位高了,脾气也更加大了,早就不把这个殷士瞻放在眼里。高拱见这个殷士瞻这种态度,索性把最后一丝脸面也不要了,直接拒绝了殷士瞻。殷士瞻这才知道高拱现在的地位已近不是自己可以小看的了,但是这一切已经晚了。

殷士瞻见得罪了高拱,连忙去找张居正帮忙。没想到张居正虽然和高拱不对付,但是也同样看不起殷士瞻。张居正摆着架子说了一大堆的话,其实告诉殷士瞻,他不想破坏规矩帮助殷士瞻上台。殷士瞻见这个原来的小字辈后辈都敢给自己脸色看,马上觉得自己受到了委屈和打击。殷士瞻离开了张居正那里后,索性直接找到了孟冲。

殷士瞻曾经也是一个非常痛恨太监的书生。早在他刚刚成为翰林院学士的时候,就发表过一篇针对宦官的言论。他在文章里面痛陈太监的无知和贪婪,更加指名道姓的说出某些太监的肮脏事。其中点名的太监里面就有如今在司礼监当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孟冲。自古文人看不起宦官,宦官也针对文人。不过明朝的内阁和宦官之间的关系就复杂多了,内阁和司礼监相互制约有相互依存。内阁既要防备司礼监的人,优雅和司礼监的人搞好关系,免得司礼监的人在一些事情上做手脚或者找麻烦。要说内阁除了皇帝之外,还怕谁的话,只有司礼监这几个没有子孙根的家伙了。殷士瞻曾经在裕王府打骂过大太监冯保,所以他不敢去冯保那里找不自在。再说了现在司礼监名义上的一把手还是孟冲,这个孟冲不像高拱,绝对不会这么轻易放弃地位和权力的。高拱下了台还是一个退休的内阁首辅,孟冲下了台的话什么也不是了。高拱退休了不会有人真的要高拱难堪或者小命,孟冲的仇人却不会放过孟冲。所以孟冲需要权利,需要有人帮助他。殷士瞻觉得自己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可以制约高拱或者张居正,也可以帮助孟冲保住现有的地位。

孟冲本来不待见这个殷士瞻,但是这个殷士瞻不一样,怎么说也是隆庆皇帝当初的老师。现在虽然殷士瞻有点倒霉,不代表殷士瞻永远不会有翻身的机会。为了和殷士瞻保持一定的关系,为了不把这个殷士瞻彻底得罪,所以孟冲接见了殷士瞻。殷士瞻使出浑身解数终于说服了孟冲,孟冲为了自己的利益已经决定和殷士瞻联手。孟冲回到了宫里之后,马上找到了隆庆皇帝。这时候的孟冲好像充满了活力,大改白天有气无力的样子。他知道隆庆皇帝也在为内阁的好事情担心,高拱和张居正这幅样子令隆庆皇帝很不满。虽然隆庆皇帝有打算让张居正接班当内阁首辅,但是不代表他可以让张居正一人把持朝局。他想利用张居正敲打高拱,同时也用高拱制约张居正。没想到高拱被张居正逼到了墙角后,索性任由张居正一个控制局面。隆庆皇帝要一个能干又听话的张居正,而不是一个一揽大权的张居正。所以孟冲有把握说服隆庆皇帝,更有把握让殷士瞻出山。

隆庆皇帝之所以会让殷士瞻出山,原因有好几个。第一,殷士瞻也是隆庆皇帝的老师,为了报答他应该给殷士瞻一个比较满意的官位。第二,殷士瞻和高拱不和,又是张居正的前辈,他可以挑起内阁内部的不和,这样对隆庆皇帝绝对有利。第三,殷士瞻不是李贵妃的人,也和太子没有关系,可以培养起来制衡李贵妃和太子。第四,前几天隆庆皇帝想建立一个小型的皇家花园。高拱请病假不参与不理睬,张居正找了一大堆理由拒绝了隆庆皇帝。孟冲告诉隆庆皇帝,只要殷士瞻出来的话,殷士瞻一定帮隆庆皇帝完成这个心愿。第五,这些日子以来张居正越来越放肆,给后|宫的钱越来越少不说,就连隆庆皇帝想做什么事情都要管。殷士瞻这个人上来的话,可以帮隆庆皇帝管着钱袋子,又可以让隆庆皇帝花钱舒服点。所以隆庆皇帝决定启用这个殷士瞻,他直接任命殷士瞻为内阁三辅,负责管理户部和内务府。

殷士瞻出来担任内阁三辅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批准给隆庆皇帝建一个花园。然后开始树立自己的威信的同时,抓紧时间培养自己的人马。殷士瞻坐了这么多年的冷板凳,也不是一点成绩也没有的。他不但学会了一套财务管理,而且仔细分析了各个派系的优缺点。他暗中联络中间派,还有一部分与张居正不和的旧党势力,组建了第三派系和高拱、张居正分庭抗礼。

殷士瞻的作为张居正早就知道了,但是张居正并没有太在意。他倒是觉得殷士瞻的出现,可以试验一下手下人的忠诚度和实力。张居正不但要手下人能干,也需要对张居正的忠诚。张居正利用这机会,好好看看几个他关心的人怎么应对的。反而是高拱有点觉得不自在,张居正虽然掌握了内阁的主导权,但是对高拱这个内阁首辅十分礼貌和尊重。这个殷士瞻仗着他和高拱年纪差不多大,同样是隆庆皇帝在潜坻的老师,所以不太尊敬高拱这个内阁一把手。高拱本来就看不起殷士瞻,所以更加觉得殷士瞻是一个必须要除去的败类。

“会揖”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朝廷礼仪,在大明朝的时候很常见。明朝的官场制度已经很完善了,内阁是最高行政衙门,下属六部和各地地方衙门。但是内阁不是没有约束的,至少在形式上有两个可以制约他们的衙门。第一个是司礼监,他们的存在起到制约和监督内阁的作用。司礼监都是太监,太监是皇帝最相信最倚重的人,这已经不是一个秘密了。第二个衙门就是都察院。长官叫左都御史,下设十三道御史衙门。负责监督百官,当然也包括内阁了。都察院有两个特权,第一个是“风闻奏事”。也就是说可以不经过调查,可以把民间或者小道消息直接上报。要是查无实据的话,就算没事了事,要是有事的话,这个官员就倒霉了。第二个权利是越级上报。官场有规矩,一层压着一层,官员不可以越级上报的。例如县里的事情只能由知县来处理,处理不好了也要由知县上报上一级知府衙门处理。知县归知府管,知府归布政使或者巡抚管,任免权在他们的上级手里,吏部只能根据他们的上级决定他们的去留。所以这些官员的前途就在他们上级手里,不得不和上级搞好关系。都察院下属的御史和巡按就不一样了,他们可以直接把问题上报到内阁,甚至于皇帝手上。并且有“言者无罪”这个免死金牌在,就连皇帝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所以御史们经常把挑战权贵当做一件风光事情来做,甚至于敢于直接批评皇帝的小错误。不过他们也清楚,不能往死里面得罪皇帝。像海瑞这种直接骂皇帝的人,简直是在找死,不是他们都察院的办事风格。为了防止都察院和内阁爆发大的矛盾,为了不给武将和皇帝看笑话,所以内阁想出了这个“会揖”的办法。

都察院的品级不高,而且都是一些年轻气盛的小伙子,所以相比之下内阁阁员们要把这些御史们年长。出于对内阁阁员们的尊重,出于对长辈的尊敬,这些年轻人要来主动拜访内阁。为了遏制都察院的权力,为了让这些官员廉洁自律,所以除了左都御史是正三品官员外,其他的御史都是正六品,巡按是正七品,各衙门的给事中也在六七品之间。这些人无论是在年纪上,还是地位上都不如内阁阁员,更有一些认识内阁阁员的弟子或者再传弟子。本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原则,御史们来内阁拜访内阁阁员,内阁阁员也听取一下御史们的建议。因为要相互作揖,所以又叫“会揖”。后来成为了一个常规,每个月的初一十五就是“会揖”日,御史们要来内阁拜会内阁阁员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