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 > 一品富贵 > 第五百三十二章 军事家(下)

第五百三十二章 军事家(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不过快超过了。

然而与唐朝不同,最早开发的乃是荆湖,宋九察看,潘美带领,不过受拘可怜的百姓与财政,规模不是很大。因此宋九在两广的那次才是真正的大开发。

这次开发一直持续到现在,甚至东部地区快接近清朝中叶水平。至少几十年内,不会出现人口压力,还导致部分福建路与江南西路百姓也陆续涌入到广南。

人口压力最大的乃是福建路,百姓多,山多田少,寺院又占了很大比例的良田,不过随着商业发展,特别海上商业发展,经商的人多起来,又有部分百姓离开家园,前往南洋,多少缓解了部分压力。

人口密度高,又是宋朝第一金库的江东两浙因为围田与圩田提前开发,也将人口增涨的压力得到缓解。

巴蜀乱了又乱,差一点都人烟萧条了,哪里有人口压力。倒是关中地区存在着部分人口压力,可是离辽东那么地远……

河北京东南部地区人口密度也比较高,然而因为辽国灭亡,拒马河南侧地区全部挪了出来,可以正式耕种了,况且还有十几万平方公里的燕云云中地区,因为宋朝掳获迁徙百姓,南部地区也是空荡荡的,谁愿意去辽东。

这一来,国家在这十年之内,甚至二十年之内,都不会出现较大的人口压力。

是好事儿,可是宋九在东北却感到有些苦逼。

推广水稻种植,宋九用了许多小手腕,导致景德四年整个幽州路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三万多顷。绝大多数人仍用落后的方式去种植,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事。

然而仅是水稻的收成,可能就接近了七百万石之巨。况且还有豆粟麦各种庄稼。幽州路能有多少百姓?哪里能吃得完哦。于是一度米价跌到一斗只有二十文钱的地步。至于粟,去喂猪吧。

要命的是明年水稻种植规模还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然而就是这样的收成,并且宋九施了手腕诱惑北方贫困百姓主动来东北,但始终没有多少百姓过来。

听到手下的汇报,宋九苦笑,心里想,想让百姓大规模闯关东,恐怕最少得三十年过后才能发生吧。来了一些百姓,然而加到一起不满两千户,两千户汉人在广大的幽州路能做什么?

好吧,大家一起富裕了,富得不想离井背乡,宋九只好放弃了原来的想法。

但也逼得他更加小心治理着东北。

然而更头痛的是乃是开封两府大佬的变化。寇准在,有种种缺陷,可他的思想还是以进取为主。

指望王钦若?能不下绊子那就谢天谢地哪。

或者王旦,王旦应当在宋朝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不过他最大的缺陷就是缺少了担当。

宋九只好提前行动了。

其实宋九的计策也不复杂。

为什么朝廷不想打高丽,一是高丽大拍马屁,让朝中大佬感到愉快,一是国家经济还没有恢复,最好这两三年内休生养息,一是东北太远,对这些偏远又是以苍茫大山为主的地区,宋朝不大感兴趣,丢了就丢了,还有宋朝总体缺少开疆拓土的进取精神。

因此只要高丽做得不过份,朝廷是不会同意宋九用兵的。

而且用兵高丽也没有想的那么容易,兵力动用得少,可能会输,可能会劳而无功,反而让高丽,甚至周边各族都看轻,带来不好的后果,用兵多,国家没那经济,同时又不值。

于是宋九用了郑庄公养共叔段的计谋。

默视高丽扩张,当扩张到了吕阳城下,将会动摇宋朝在整个吕阳府的统治,甚至也动摇东阳府东部地区的统治,朝廷还能不能默视?

但这个扩张需要时间的,然而对宋九来说,缺的就是时间,要时间慢慢抚平整个幽州路各族对宋朝的部分仇恨,需要时间融合归化各族百姓,需要时间让幽州恢复发展,国家也需要时间恢复因平辽战争带来的经济创伤……

当高丽扩张到宋朝忍无可忍的时候,宋朝经济也恢复过来了,那么各方各面,都有条件发起一战。

按照宋九的估计,那得要到明年。

打过了,解决好疆域问题,宋九就退下来了。

因此他现在表面对高丽的小动作不管不问,以至让许多底层官员与将士十分地不满。

但另一方面宋九继续小心地治理着东北,并且大力发展沈州,现在叫沈阳。

那几千户迁徙过来的汉民,就安置在沈州。

用意简单,以后幽州路必然重新划分,面积太大了,作为一路显然不大适合。那么以后必然会一切为二,以幽州为首,管控着辽国中京上京,至于金山以东则重新划成一路,取其交通枢纽沈州为中心。可能以后还会继续细分成三路四路,不过那会很遥远了。但宋九离开前,必须将新的行政区首府扶持起来,创造一切为二的基础,以便便于治理。

不过朝堂的变动,不得不让宋九将进攻提前一年,但这样一来,就不能指望朝廷给予多少支持了,仅能动用的是幽州路的驻兵。

并且到了秋天,寒冷的冬天即将来临……

就在这种看似不利的情况下,开京之战突然打响。其实有很多不利,然而将这些不利之处丢开,那就能看到许多有利之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