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才哲第一次便淘到了价值十万,不,十五万的花瓶,心中略爽,第一次来就收获这么丰富。接着又逛了几个摊位,却再也没有遇到真货了,反而造假造得逼真的很多,而上当受骗的人也不在少数。
“哟,您这还有大顺钱?”一个戴着老花眼镜的老者指着一个摊位中间的一排古币问道。
摊贩点头说道:“呀,您老岁数上去了眼力可不差呀,这可是正宗唐朝的大顺通宝。”
老者摇着头说道:“我瞅着不像,怎么看都像明末李自成,张献忠那会儿的大顺通宝。”
赵才哲停下脚步,头脑中关于古董鉴定的知识马上反映了出来,古钱币的价值跟材质有关,铁钱、铜钱、银币、玉币、金币,价钱一路上走,贵金属铸造的钱币价值肯定高,毕竟铁铜什么的不管在哪个年代也不可能比黄金还贵啊,卖废铁的价钱还不一样呢,何况钱币。
其次跟量有关,越不值钱的金属所铸造出来的钱币面值就越小,面值小,为了保证流通,发行量就跟着增大,量大,存世量肯定就多,物以稀为贵,存世量大的自然也就不值钱。
第三跟国家和年代有关,国土面积小,流通范围肯定就小,发行时间越短,发行基数也小,其价值就会高。这三者相互佐证,再参考一下存世量,基本可以确定一枚古币的价值。
譬如每枚价值接近二十万的大泉五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三国时期吴国发行的,有五六枚就是百万富翁了。
这些知识自然而然的在赵才哲头脑中浮现,他拿起一枚铜钱放在手里看了看,这枚铜钱正面印着繁体的大顺通宝四个字,反面什么却都没写,巧也是巧了,大顺通宝都有正字光背款的,不能从反面印证年代。
摊贩没管赵才哲,一听老者提到张献忠这三个字,立马说道:“这怎么可能是张献忠的大顺通宝呢?绝对是唐朝李晔发行的大顺通宝。”
此时赵才哲却是心中明了,这都是因为古代人起年号不注意,弄得现代人也搞不清楚,张献忠的大顺通宝发行在明末农民起义时期,存世量不多,也能值个几十块的。但唐昭宗李晔改年号为大顺,那时候发行的大顺通宝值钱多了,这不光因为那时候诸侯割据,中央政府发行的铜钱在地方没办法流通,导致发行量减少。还因为唐朝的大顺年号只维持了两年,发行量极少,所以价值达到六七百一枚,这其中的差价便高达数十倍!
都是方孔钱,也都是大顺通宝,但其中价值的差距可不小,为了卖个好价钱,难怪摊贩较真儿这年代问题。
赵才哲不动声色,一连换了几枚大顺通宝在手里掂了掂,最后选中了一枚,他说道:“确实是唐朝的大顺通宝。”他指着上面的方孔说道:“这个洞,张献忠的小一点,李晔的大一点。”
“哈哈!”赵才哲身后传来一阵哄笑,这话说的,看铜钱看大小,这恐怕是个新手吧。
此时跟在身后的陈老却是心中一惊,他一眼便能看出这些铜钱都是把孔故意做大,再放到加入硫酸铜的醋中,最后入土埋藏的,刚刚还想着赵才哲要打眼,但他见赵才哲找到的那一枚,便心中一惊,他知道赵才哲有神奇的天赋判别古董真假,但却没想到连这种鉴定手法也了然于胸!看来这小伙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并不普通!
赵才哲没工夫搭理哄笑的人群,他问道:“老板,这多少钱?”
看赵才哲那不专业,又一脸稚气的模样,摊贩根本没把他当成目标客户,随口说道:“七百一枚,不还价。”
“成交,这枚我要了。”赵才哲没有讲价,直接将那枚铜钱揣进兜里,然后掏出钱给了摊贩,虽然自己没在家族之中,不过零花钱倒是也够花,毕竟当初带出来的钱还剩不少。
摊贩这价钱开得有些离谱,没想到这小子连价都不回,他马上满脸堆笑的问道:“我这儿总共有十枚呢,您就要一枚?”只要有钱,就是爷!
赵才哲点头说道:“嗯,就要这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