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之后,每日里的训练依旧,不过训练内容里面加上了文化知识学习的内容,这是很罕见的,这个时代所有人都认为军人只要能够上阵杀敌拼命就可以了,不需要有什么学识,哪怕是大字不识一个,只要能够在战场上面立功,一样会被提拔为军官,至于说指挥战斗的事宜,那是统帅考虑的事情。
可吴邵刚的要求不一样,张炳辉和马龙等人必须要学习。
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能够看懂和分析地图,且根据地图熟悉地形,做出兵力上面的部署,其二是阅读诸多的兵法,且熟悉具体的实战事例等等。
升迁为从六品的振威校尉、殿前司所属催锋军正将之后,吴邵刚唯一的感受就是俸禄增加了一些,其余方面没有任何的变化,他麾下依旧是张炳辉、马龙和秦汉等三十人,催锋军之中的事宜他依旧不知道,也没有参与其中,而且他与催锋军之中的其他军官没有任何的交集,他没有主动去联络这些军官,人家也没有与他交谈的意思。
按说吴邵刚已经是催锋军之中的高级军官了,不应该出现这等的情形。
内心之中的猜想是愈发确定了,但原因不是很清楚。
吴邵刚可以断定,殿前司副都指挥使、催锋军统领张世杰与他之间肯定有矛盾,而且不是一般的矛盾,似乎达到难以调和的地步。
这让吴邵刚感觉到奇怪,毕竟在进入到殿前司所属催锋军之前,他与张世杰之间没有任何的交集,压根就不认识。
吴邵刚刚刚来到京城,进入到殿前司所属催锋军之中,就遭遇到冷落,张世杰的态度很不好,后来张世杰推荐他到建康府去执行作战任务,其实就是一个圈套。
顺利完成作战任务之后,回到京城,吴邵刚没有见到张世杰,尽管被提拔为催锋军的正将,但张世杰没有落实相应的待遇,更不用说祝贺之类的话语,身为正将的吴邵刚,麾下至少要有两千五百左右的军士,而且还要有副将、准备将、部队和队将等等。
这一切都没有。
这就是寄人篱下的待遇,张世杰是催锋军统领,在军中完全做主,就算吴邵刚成为催锋军的副统领,张世杰不安排其负责相关事宜,吴邵刚也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
吴邵刚不知道张世杰为什么处处为难他,这里面究竟有什么过节。
出现这样的情况,很是让人抓狂,但吴邵刚不会傻到与张世杰之间去对质,那样得不到想要的结局,还有可能自取其辱。
等待也不是办法,反而会耗费大量的时间,所以吴邵刚需要依靠外部的力量,逐渐的与张世杰抗衡,李庭芝和吕文德等人,都是他可以倚重的力量。
吴邵刚不想留在京城,作为他这个年纪和资历,留在京城几乎没有出路,千万双眼睛盯着,没有机会能够单独带兵,更不要想着有自身可以直接掌控的军事力量。
大宋的军事政策应该说是完全失败的,其考虑到的仅仅是预防军阀割据和保证皇室的权力稳固,最为精锐的军队留在京城,由皇上直接掌控,地方上的军事力量孱弱,而且地方上稍有能力的军官军士,都会被调到京城来,而这些调到京城来的军官军士,驻守在京城,根本就没有什么作战的任务,他们被朝廷养起来,锐气逐渐的丧失,最终也会变得碌碌无为。
穿越大半年的时间,吴邵刚对大宋的军事制度彻底的失望。
如此的大宋,灭亡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还有十五年的时间,蒙古部落就要彻底灭掉苟且偷安的大宋王国,成立无比强悍的大元王朝,留给吴邵刚的时间不多了。
前方的路很漫长,也很艰苦,充满了太多未知的因素,不过穿越的吴邵刚,没有其他的选择,唯有一条道走到黑。
时间到了九月初,秋高气爽。
张炳辉和马龙等人的训练愈发的刻苦,他们的身体变得愈发的强悍,视野也逐渐变得开阔,而且跟随吴邵刚的时间长了,他们都有着一种很奇特的感觉,不知不觉间,吴邵刚成为了他们绝对的主心骨,在催锋军之中,哪怕是统领张世杰下达命令,吴邵刚不同意的情况之下,他们也不会执行。
这样的感觉,随着文化知识的学习,变得愈发的强烈。
吴邵刚实施的训练办法,也逐渐引发了催锋军其他军官和军士的好奇。
每日里都要拉到城外的北高峰进行训练,来去都是步行,跑步前行,不准骑马,不准掉队,这一来一回接近三十里地,坚持下来是需要毅力的,而且在北高峰究竟训练了什么,其他军官军士是不知道的。
曾经有部分军士,好奇之下跟随出军营,朝着北高峰的地方跑步前行,可惜这些人根本不能够坚持下来,也跟不上步伐,跑到一半就看不见前方军士的踪迹,无奈之下,他们几乎都选择扭头回了军营。
吴邵刚对麾下军士的特殊训练,也逐渐在军营里面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