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 > 我的1979 > 217、1987的春学期

217、1987的春学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那我再想想辙”。

1987年的春学期,李和又恍然感觉进入了另一个时代,经历了这几年的种种“热”,例如“现代主义”热、“人道异化”热、“观念更新”热、“现代意识”热等等之后,喇叭裤、蛤蟆镜似乎逐渐开始让人接受了。

许多人还是急切地想了解外面的世界。许多手抄本也从地下变成了公开出版,学生们课堂上看《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茶花女》,李和也只是会心一笑,老司机的队伍早晚会越来越壮大的。

他当年读《茶花女》就是当做生理启蒙读的,谁会去关心里面的爱情曲折故事,论曲折崔莺莺、杜十娘也甩交际女玛格丽特十万八千里,所以里面糟心的片段他都是跳读的,专门找里面让人浮想联翩的情节,还经常暗恨描写的不够细致。

春天来了,季节性的梦也多了…

刘乙博带着她媳妇在宿舍楼晃来晃去,有点碍眼,他们的的快乐非得要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李和帮着这小俩口搬家,他的面包车发挥了用武之地,刘乙博行李没有多少,唯有书多,跟穆岩一样,喜欢买书,面包车上都是塞满了书。

刘乙博说,“离着你这个债主远远的,我心里也踏实些”。

小俩口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面积挺大,不过太过老旧了些。

中午本着节俭的原则也没下馆子,刘乙博媳妇江燕下厨,几个男人在客厅聊天,。

李和道,“不用等学校分房子了,抓紧存钱自己买房才是正紧”。

他也是好心提醒,等过几年房价坐上火箭,真的可能买不起,起码一两百的工资水平对于二三千一平的房价还是很吓人的。八十年代末期的时候,人民日报就专门发文论证过浦江的房价,普通工人需要工作一百年才能买得起。

刘乙博道,“别,我还是先还你钱,背着债过日子我不舒服”。

“不用,我暂时不差你那点钱,你不用急着还我。你看看现在市区是不是不够住,都还在扩建卫星城,这说明什么?说明房产早晚会成为稀缺商品,留着资金买房继续买房好了,将来房子肯定涨价,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李和又顺势对穆岩几个人说道,“都趁着有钱赶紧买”。

他苦口婆心的劝着周围人买房,为推高首都的房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穆岩道,“将来学校也分房的,时间早晚而已,买了也是用不上”。

这些人将来都是学校的骨干,社会的精英,难免有点清高。

“分房?”,李和觉得穆岩这些人在书宅里变得有点不食人间烟火了,不客气的道,“打分制度很明确,你算算,你要积攒多少年才能房,很多老教授还住在老房子里呢,筒子楼就那么几栋,还是住的满满的。就咱现在住的那栋楼,一个单间十平方左右吧,现在都开始塞人过来了,拖家带口的挤个十平方,咱单身一个人无所谓,人家可是一家人”。

福利分房制度,规则比较清楚,以综合打分的方式进行严格的住房分配排序。打分的规则考虑了教职工的职务、职称、年龄、工作年限、学历、家庭成员等综合因素,达到了一定的分数,才可以分配到相应的住房。

显然穆岩包括李和这些人,没有一个是符合分房政策的,都是需要下力气死熬的。

孟建国道,“这真是实话,照你这意思,咱不到四五十岁还没机会分房了?”。

李科琢磨了一下,笑着道,“看来是真的没机会了”。

穆岩道,“那就买吧,咱几个把那个教辅加把劲做好,钱一分,买房不是问题”。

大家经李和这么一说,都有点心动,关键是大家单身的时间太久了,都觉得需要个老婆成家了,而成家最好是有房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