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 > 三国之铁马山河 > 第四百七十六章

第四百七十六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战鼓隆隆,烟尘漫天,数以千计的骑军沿着道路开拔。原本赶路的行人躲避在道路两侧,充满担忧的看着眼前的一幕,稍有常识的人都很清楚,战争就要爆发了...

“这一次严使君能获胜吧...”躲在距离道路差不多一丈远的位置,恰好能避开骑军掀起的烟尘,一个看上去年龄不过二十多的年轻人有些担心的道。

换做是以往他是绝对不会问出这种问题的,毕竟严绍的赫赫威名可不是吹出来的,而是靠着无数的尸骨堆砌出来的。这份威名,坚如磐石,让人不会有丝毫的担忧。

可是这次严绍的对手实在是有些不同,不是那些普通的货色,也不是黄巾那些乌合之众,而是雄踞于冀州的名门袁绍,这样的对手不能不让人担心。

“放心吧,不会有什么问题的...”注意到年轻人的情绪,旁边的一个中年大叔安慰的道。“像严使君这样的好人又怎么可能会出事呢,何况他的身边不还有如太史慈将军和黄忠将军这样的猛将在吗...”

只是说话的过程中,言语间还是有些担心。

窃窃私语的人不仅是他们而已,也包括了道路周边的许多其他的人。这其中大多都是临近的州郡迁移过来的人,也可以称之为难民。

战乱的年代背井离乡的人总是会变得很多,眼下也是如此。在当今的这个乱世之中,一共有着三个被称之为世外桃源的地方,就是刘虞的幽州,刘表的荆州以及严绍的青州,剩下的州郡大多受困于战乱的困扰。

过去的时候,绝大部分的人都习惯跑到荆州和幽州去,毕竟这两个州郡相对而言都比较和平,两个州的君主也都是属于那种宽仁的君主。至于青州,不过算是第三类的选择,毕竟青州境内和平不假,连个盗贼都很难找到,可是作为君主的严绍却经常领军四处征战,和其他的几个君主相比,明显有暴力倾向。

可是...

没过多久,刘虞就死于公孙瓒之手,而和严绍相比,公孙瓒显然不算是什么宽和的君主,幽州也从一个难得的世外桃源,变成了一个人人避之不及的战场,刘虞留下的许多基业,也都被公孙瓒给败坏的差不多了。

至此,人们的选择就只剩下了荆州和青州。

其实本来还有一个徐州来着,徐州之主陶谦虽说不是什么特别有能力的人,也不是一个宽厚的君主,可是徐州被治理的也还算不错,当然,这其中可能也有当地士族的功劳在里面就是了。

可是后来曹操掀起了复仇之战,徐州化为一片血海,至此原本的室外桃园也就彻底的消失了。在原来的历史当中,诸葛亮就是出身于徐州的琅邪,诸葛家也算是当地的望族。

后来因为诸葛亮的父亲去世,再加上当时的徐州并不算太平,诸葛亮和他的兄弟等才会随着一个到江东上任的亲人跑到了江东去,这样好歹也算是有个照应不是?等到那个亲人的职位被东汉朝廷给免去了后,一家人也就跑到荆州这个世外桃源去投靠刘表去了...

刘表虽说是进取心不足,好歹也算是一个有为的人,能够庇护自己的一方土地,治地的百姓也算是安居乐业,而严绍的青州能够吸引百姓迁居过来,靠的就是屯田令了。

只要是愿意迁居到青州来的,就可以免费获得土地,当然,需要你自己来开荒,不过官府可以提供足够的粮食和种子以及农具,并且承诺在最初的一段时间不会索要分毫,这不正是这个时代的百姓最需要的吗?

于是在这乱世之中,百姓们投靠的两条路线也就出来了,一个是刘表的荆州,一个是严绍的青州。其中荆州多少算得上是上层路线,而严绍的青州走的则相对的是平民路线。

这是因为能去荆州的,多是一些有家底的人,可以确保到了荆州后不至于因为没有个安身的地方被饿死。而跑到严绍那边的,则多是身无分文,又或者是因为战乱失去了绝大部分家产的人,这一部分人来到青州图的就是青州的安置政策。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事情,去青州的有钱人也不少,其中还有不少是所谓的世家,而跑到荆州区的人也同样算不上少,这其中也有不少的人是所谓的平民了。说到底,真正衡量一切的并不是自己的家底究竟如何,而是,距离。

青州相对而言,要受到包括冀州、幽州以及徐州和豫州等地的百姓的青睐,而荆州则相对受到周边州郡的青睐,毕竟这个距离会比较近。而较近的距离,在这个交通方式落后的时代还是很有优势的。

别的不说,刘璋的益州本来也应该算作是世外桃源中的一个的,所谓的天府之国也绝对不是白吹的,可是为什么就没多少人愿意去?就是因为交通...

古代的益州,没有发达的交通渠道,道路实在是太难走了,几乎可以说是当绝大部分的人望而却步,这也就难怪没有多少人愿意去了,毕竟真要去的话,可是需要长途跋涉的,有多少人愿意忍受这个?

所以这些居住于青州的百姓,也就更加的不希望严绍会失败,那意味着他们会失去难得的居所。至于他们为什么会知道?简单的很,因为就在不久前,严绍发出的檄文已经传遍了青州和冀州,如今两州已经算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毕竟这次严绍动手不仅仅只是为了一个区区的平原而已,而是为了图谋整个冀州,如此一来,自然是要正式一些。檄文之中,袁绍的黑点到也不是特别的多,无非就是当初将董卓引狼入室的错误,联军时一些为了一己私利而将他人弃置于不顾的事情,还有就是平原的鸠占鹊巢,这也是严绍北上的一个主要原因,不过对袁绍真正最致命一击的,还是当初袁绍在占据了洛阳之后的止步不前。

也许当初在洛阳停下脚步,袁绍也有自己的考虑在其中,并不完全的是为了个人的一己私欲而已。可是严绍却不这么认为,至少严绍不希望世人也如此认为,于是在檄文之中,他将袁绍的这个举措描述为是刻意为之,在联军明明有足够实力击败董卓的情况下,却放任天子被董卓劫走,就是为了放任天下大乱,让汉室失去对关东地区的控制全面,如此一来作为名门的袁氏也就可以成为关东地区乃至整个中原的实质控制者。

考虑到当时的袁绍和他的兄弟袁术还没有分家,这很有可能还是两人的合谋。而且眼下的局势似乎也是证实了严绍的考虑,十三个州之中,袁氏的影响力几乎已经超过了其中的一半。

(幽州、并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兖州、扬州、荆州、交州、益州、凉州、雍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